会员风采
公告栏
新闻中心
参政议政
社会服务
学习研究
文苑笔会
文化园地
民进期刊
会员风采
组织概况
 
信息搜索
 
热门信
 
友情链接
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会员风采
会员风采        
喻革良,心仪兰亭二十载

发布日期:2010-06-30访问次数: 信息来源:市政府办公室,市政府部门字号:[ ]


喻革良,心仪兰亭二十载

——《心仪兰亭》《喻革良书法作品集》首发式暨创作座谈会综述

416日,由第二十六届中国兰亭书法节组委会主办,兰亭书法博物馆、兰亭书法研究所承办的“《心仪兰亭》《喻革良书法作品集》首发式暨创作座谈会”在兰亭书法博物馆举行。喻革良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,兰亭的一位资深书法家,1989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,并调入书法圣地兰亭工作,至今已整整二十年头。在这二十年中,喻革良一直以他务实而低调的作风,坚守兰亭,默默地为书法艺术和兰亭发展做出贡献,且不时有著述问世。新作《喻革良书法集》、《心仪兰亭》再次展示了一位注重学术积累的书家风采。
   
座谈会由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雁君主持。国内几十位书法名家、理论家、专业报刊负责人等参加了此次首发式暨创作座谈会,现场60个位置座无虚席,另有几十个人自始至终站立旁听,气氛热烈。专家学者们对喻革良的新作给予较高评价,对他摒绝世俗浮躁、一心探索书法艺术的精神更是不啬褒词。下面就与会者的发言分七个层面进行综述:

一个执着、勤奋、用心、坚守的书法家

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朱关田虽然因事没有亲临座谈会,但他特地让主持人代他讲话,对喻革良的《《心仪兰亭》《喻革良书法作品集》的首发式暨创作座谈会表示祝贺!对喻革良同志二十余年兰亭辛勤工作,对书法事业的兢兢业业,对书法事业的突出贡献,表示衷心的祝贺!也希望喻革良同志继续努力。绍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袁长寿说:喻革良先生工作书艺都非常出色。我对他的为人、书艺有三点评价,一是他对书法艺术很执着。二是他比较勤奋。用心工作,用心创作,这次他又用心著书。一个书家能这样勤奋,这样用功,我看是少见的。三是功底深厚。他虽然年纪不大,但因为勤奋与悟性,加上经常在书法圣地接纳灵气,所以他的书体相当有个性,相当有激情,功底越来越厚。他为绍兴的书法事业,为宣扬兰亭和挖掘整理兰亭的历史文化,为宣传绍兴书法与绍兴历史文化,做出了一定贡献。绍兴市政协副主席李露儿评价说:喻革良是一位淡泊自守、潜心笔墨,甘于青灯黄卷,又颇有艺术造诣的年轻人。他的坚守,他的执着,他的踏实,成就了他今天的成就,二十年来他坚守在书法圣地兰亭,不为外面世俗所动,为兰亭景区的建设和传统文化艺术的弘扬,默默地奉献与付出,不容易。她认为“心仪兰亭”正是喻革良心路的写照

为人真实不虚,有君子之风

八十五岁高龄的兰亭书会会长沈定庵也亲临现场,他激动地说:“首先祝贺喻革良君书法集的首发式圆满。我不是倚老卖老,人家都称先生,我为什么称君,这是因为他是一位正人君子的书家,所以我称他君”。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委员刘颜涛说:“革良兄有古风,刚才沈老称他为“君”,说他有君子之风,在当代能够称得上有君子之风或者有古风的,是非常难得的,这是极大的褒奖。我觉得革良兄是称得上的,在交往中我感到,革良兄真实,不虚假,不俗。君子还表现在感恩的心情,兰亭曾经赋予了革良兄很多,滋养很多、受益很多。他这么多年用心做事,出了这么多成果,正是对兰亭真正的心仪,也是对兰亭的一种感恩。”

《心仪兰亭》有很高的史料价值
    
《心仪兰亭》是喻革良的一本文集,该书分探幽寻古文人雅事谈艺论文三个篇章,收录了他驻守兰亭的所见所闻,也有对兰亭历史文化的梳理、研究与思考,以及对书法的理解与探求。对于《心仪兰亭》一书,赵雁君赞道:喻革良是浙江青年书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。他的书法水平高,固然很可贵,而《心仪兰亭》一书更难得。因为里面的工作笔记,是独一无二的,可以说这本书有史料的意义,有见证的意义。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魏哲也认为喻革良在学术上,在理论上,尤其是在兰亭的史料整理上,是功德无量的,为后世记录了史料,可以说这些史料对于后来的书家都会有很多帮助与很大启发。《中国书画》主编张公者说:《心仪兰亭》有很强的资料性,兰亭是所有写字人的最崇敬的圣地。在解放之后曾经进行过很激烈的兰亭论辩,喻革良的这本《心仪兰亭》是一个增补弥补,这里面又记录了最近这么多年发生的一些事情,而且这些事情恰恰是革良亲身经历的,那么他的资料性非常的可靠。他会让兰亭这个资料延续下来,可能今天我们还不能完全感受到他资料性价值的真正意义,但过了多少年以后,如果人们再去研究兰亭的时候,那么《心仪兰亭》作为一本必须查的资料,绍兴图书馆来收藏这本书是很有价值的。

集理论与创作于一体

辽宁省书协副主席魏哲说:“我感觉能够集理论和创作及资料于一体的,在当代能做到这样也不多,这是革良的毅力,包括勤奋学习,刻苦钻研,才有今天这样的成果。”书法理论家王伟认为:“革良的特点就是两个翅膀长得比较好,一个是创作,一个是理论。创作与理论两手抓,两手都硬。两个翅膀硬,以后就有地位。地位就是靠创作与理论来奠定的,没有理论的创作,只能使字越写越油滑。”中国书法研究院研究员蔡大礼说:“喻革良在这个环境中几十年如一日,做了很扎实的功课,包括他这两本书,从文字的角度对兰亭的渊源进行系统的梳理,作品集又反映了他书法方面的成绩,涉猎很广泛,而且水平很高”。中国书协理事洪厚甜说,喻革良在书法界也是有着广泛的影响的。他这么多年,通过兰亭工作,对兰亭掌握了大量的史料,他长期在《书法报》等刊物上发表对兰亭的研究的文章,我们都是每期必读。也同时非常敬佩革良兄这种敬业精神,通过《心仪兰亭》一书,可以了解他为兰亭建设、发展、保护、研究,做了这么多具体的工作,这是对兰亭精神的最好发扬和继承。今天,看了作品集,看了成批的革良兄的作品,我也很震动。而以前我更多的是看他的行书,看他个人风格特点的行楷、行书,今天看了革良兄在篆书、隶书,方方面面有这样全面的积累,在我们这辈书家中,他是做得非常优秀的。

书法不拘泥于某一家,有自己的面目,有高度

兰亭书会会长沈定庵谦逊地说:我虽然年龄比他大,但是我们在书法方面彼此彼此,有的地方如抄经这部分,我还不及他,他的书法带有一点禅意。现在,我也在学习写经,这个禅意,对于我们学习书法很重要。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魏哲认为喻革良取法丰富,比较杂,但这种杂颇有他自己的面貌,而且这些创作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。赵雁君说:“喻革良从书体方面,正草篆隶非常全面,从整个高度上说,他的行草书、篆隶书,包括墓志那样的小字,都是相当不错,是有高度的”。辽宁省书协副主席魏哲认为:“总的感觉,革良书法不拘泥于某一家,他学一些金文、隶书、张迁、还有欧体,甚至于还吸收鲁迅与丰子恺的。他从古代到当代,他的取法很丰富,不像有些书家,比较专注于一体,他比较杂,但这种杂还有他自己的面貌,所以说他的这些创作确实达到了一定的层面”。兰亭书法学院书法专业老师张泓说:“喻老师的作品真草隶篆,非常的全面,特别是今天看到的大字的篆隶书,与时人拉开了比较大的距离,有比较明显的特点,就是用焦墨写篆隶书,出现了比较个性化的枯笔的肌理,很新很有创变”。济南市书协副主席汪海权认为:“喻先生书法的优点,一是笔画有灵性,有韵味,境界比较高,比较脱俗,比较雅,而且比较醇厚,与他的取法有关系,与他的为人性格,也有密切联系。二是他的笔画很扎实,这与他学的隶书、篆书、魏碑,还有小楷有很大关系”。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刘颜涛特别指出:“看喻革良对篆隶的理解与表现,有他自己的审视,是很准确的。”《中国书画》主编张公者偏重于喜欢革良的带有行楷味道的小字,他说:我非常喜欢他这种字体。包括兰亭里面的指路牌,我一看就是革良兄的字体,它很轻盈,又很有骨力,相对于他的大的篆隶,大的行草,我感觉更雅致。革良兄的字很有骨力,风骨独存。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、四川什邡市文联主席洪厚甜说:“从喻革良兄的作品中,我看到了他很鲜明的艺术追求。”

用长锋写,线条质量好,结构平实

中国书法研究院研究员,著名书法家石开认为:“喻革良特别是在金文、隶书方面,线条写得很好,结构也写得很大气,很平实,优点挺多。当然他写得最娴熟的是一些带有写经式的小字,写得很好。”《青少年书法报》主编何昌贵说:“我看作品集中的作品,篆书还是写得好,尤其他用长锋来写作品。大家知道长锋写字很难驾驭,他把线条写得这样雄强有力,在线质上非常好。他的线条质量,我觉得很好”。赵雁君说:“喻革良写字是一支长锋羊毫笔贯穿始终,所有书体都是一支长锋笔,用长锋笔是非常具有难度的,我们沈老(沈定庵)就是一根长锋笔能够写出这么雄强的隶书来,但是长锋有长锋的局限的,特别是写行草书,你要铺好铺开来的时候,肯定有局限,在技法上要突出他的表现力的时候,可能就会有问题,在此趁机也与大家做个交流。”

书法还有不少缺点,继续调整有望成为杰出的书法家

对喻革良创作与理论高度评价的同时,与会专家也对他当前的书法状态提出了各自的中肯建议。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魏哲认为:“喻革良现在的作品,在线条的凝练上,在结字的构成上,在章法的透落上,现在有些处理还比较模糊,还比较混沌,可以更清丽些。”《青少年书法报》主编、黑龙江省书协副主席何昌贵觉得:“喻革良的隶书用楷书来写,格调下来了。如果用篆书笔法写就更高古。”浙江省书协副主席赵雁君则认为:“从技法层面上,喻革良还需要帖学的精粹,他的总体风骨是魏碑风骨,汉碑气派,他的起点在这里,要深化的话,应该多研究帖学,甚至可以改变一下工具。”蔡大礼说:“喻革良真诚地希望我挑挑毛病,如果要挑毛病的话,因为综合水平非常高,兼善多体,我感觉有一个问题,还是巧的东西多了一点,偏巧一点。”中国书法研究院研究员、著名书法家石开认为:“喻革良还没有写到最好,具体地说,他在结字方面还有俗的东西,节奏感还需要进一步调整,如果能把受当代或者历代污染的东西取掉,再做一些调整,一个杰出的书法家也许就会在本地诞生。”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朱勇方整理)
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