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苑笔会
公告栏
新闻中心
参政议政
社会服务
学习研究
文苑笔会
文化园地
民进期刊
会员风采
组织概况
 
信息搜索
 
热门信
 
友情链接
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文苑笔会
文苑笔会        
记“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”

发布日期:2011-09-21访问次数: 信息来源:市政府办公室,市政府部门字号:[ ]


910日,市委会举行庆祝教师节暨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,要求市直教育界民进会员安排好工作和生活,准时参加会议。

虽然我离开教育岗位已经整整13年了,但因为是“民进”会员,所以每年到了这个时候,总可以参加一些活动。今年的活动是“听报告”,原以为“听报告”是一种枯燥无味的活动,想赖着不去。但为了表明自己的“组织性”和“纪律性”,还是兴致勃勃地去了。

由于堵车,等我赶到会场,发现已经有一位女教师站在主席台左前方的讲台边开讲了。

主席台的正中坐着四个人,远远望去,好像有一位是王松泉老师,他旁边的是董百志老师,他俩都是“文理学院”支部的,是校领导和名教授。还有二位看不清楚,后来才知道一位是主持人华小洋副主委,另一位是绍兴一中的宋建伟老师。宋老师曾是我女儿念高中一年级时的语文教师,虽然那时宋老师刚参加工作,但在25年后的今天,我女儿仍然对宋老师留有非常好的印象。

正在发言的是塔山中心小学的陈海虹老师,她是绍兴市十佳优秀班主任。在她20年的班主任工作中,始终把两句话作为座右铭刻在自己心中——“假如我是孩子。” “假如是我的孩子。”并且努力以真诚的爱去理解、宽容、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孩子,不让一个孩子掉队。

陈老师谈到自己如何在“后进生”身上奉献爱心,为了唤醒和挽救一个思想“受污染”的贫困学生,她化了许多心血和时间,甚至到了忘我的程度——顾不上照顾自己的身体,也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孩子。她觉得:教师的存在价值就是要爱每一个学生,要为学生奉献自己的一切。当她发现班上有同学在校内行窃,校外殴斗时,她不厌其烦地进行家庭访问,并且一次又一次和孩子交心;当她了解到学生的家境非常贫困时,她不仅仅是在道义上提高学生的觉悟,而且在生活上雪中送炭地帮助他,并且发动全班同学一齐帮助他。那学生一次又一次地离家出走,她都能不厌其烦、千方百计地去把他找回来,用真情感动他,直到那学生彻底悔悟,改邪归正。

听着她那感人肺腑的演讲,我禁不住心潮澎湃——多好的教师!真不愧为“人类灵魂工程师”的称号!我环顾四周,发现所有的人都在全神贯注地倾听着,他们一定也与我一样,沉浸在无比的感动之中。

陈老师最后说:从教20年,让她深深地明白: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,但一颗爱心能拴住几十颗心。她付出了爱,更收获了爱!是爱,使她勤耕不辍!

 “一个也不能落下”,这是一位爱生如子的好老师的努力目标。

鲁迅先生说过:“教育植根于爱。”苏霍姆林斯基说过:“没有爱,就没有教育。”裴斯泰洛齐说过:“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‘爱’,是儿童对母亲的爱,对人们积极的爱。教师对儿童也应当具有父子般的爱,并把学校融化于大家庭之中。”我觉得陈老师是一位谙熟教育真谛的好老师!这样的老师确实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。不过,我还认为:社会有关方面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,不能把解决贫困家庭问题的担子也往教师的肩上放,否则当老师的实在是负担太重了。

第二位演讲的是宋老师。他认为,教育是要有理想的。这个理想不是用心设计“自己”的未来,怎么一个台阶,一个台阶地走上去。教育的理想是落在学生身上的,是“学生的发展应该是怎么样的,我们应该怎么去做”。

学生是国家、民族的未来,教师要多为学生着想,为他们的长远发展着想。

围绕这个中心,他谈责任,谈自己的工作体会。他特别谈到要教育学生“踏实做事”、甘做“凡人”,教育学生学会“设身处地、互助合作”。这一内容引起了与会者的深刻思考。

第三位演讲的是董老师。他介绍了自己从教40年来的体会,归纳起来三句话:刚上路的教师要练就基本功;成熟期的教师上课要有磁性;老教师要转变观念,要了解世界一流学校的教育情况。

他说:我1972年入“教师”这一行,依次教过小学、初中和大学。教学对象有孩子,也有成人。我当过一线教师,当过教学管理者,当过督导,还从事过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。40年来,集多种教育角色于一身,从而让我有了从不同角度审视各类教育的机会。回首往事,确有很多的体会和感悟,与大家分享。

一、新入道的教师要把练就一身扎实的基本功放在第一位。

当年我去农村插队落户,不久就到所在大队的“村小”当了一名“民办教师”。

那时19个学生坐在一个教室里,用今天的教育术语来说,那是典型的“小班化”教学!不同的是19个学生要分成三个年级来教(三复式),排成三个方阵,每个年级一个方阵,那应该属于广义的“个性化”教学。讲练结合、动静搭配、互不干扰,全凭老师善“弹钢琴”的本事。

每个年级在一节课里必须有23个动和静的轮回。快节奏、高效率、课堂结构设计精准。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,自然而然学生的自学能力、自控能力、应对外界干扰能力等都得到培养和锻炼。而当老师的那套基本功——课堂设计、语言表达、板书书写、有效“控场”等都大有长进。

二、成熟期的教师要有所追求,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。

几年后,小学“戴了帽”,我开始转教初中。虽能靠已有的基本功让学生对我的课,产生浓厚的兴趣,使课堂有了磁性,但这还远远不够。我为自己设定的下一个目标是:尽可能让学生把掌握知识的过程变得轻松,减少弄懂知识的成本,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运用知识和独立思考的时间。我对那种“以传授知识为主,大题量的重复操练”的教学方式很反感。

80年代末开始,我们对学生成绩的两极化关注是很不够的:一些学科,如数学和英语,常会有一些缩在教室角落的差生,无奈成为可怜的陪读。

我们绝不会忽视提高高端成绩(拔尖子),但提高低端成绩(帮助差生)更是我们需要努力追求的。这也是教育公平和均衡的一种体现。

三、廿一世纪教师要转变观念,接受现代教学思想的洗礼。

去年年底起,耶鲁、哈佛等大学的一些课堂视频,比如《心理学导论》等译成中文在网络疯传,世界名校的一流教学确实让人大开眼界。

新课程改革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,对教师的知识面、教师的学习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。同时也给成教学院提出了难度很大的新课题,需要考虑怎样帮助在任教师转变教育观念,整合知识结构,改变教学方法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。

课堂内,教师该讲什么,怎么讲;学生该自主学习什么,怎么学;该考核什么,怎么考;怎样千方百计把学生“被动的学”,转变成“主动的学”,变成会转化成“能力”的学。都是教师所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。

当下的教育改革,无论针对哪类学校,无论针对何种对象,我们教师都需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,转变成为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。

总之,当教师一定要有爱心,要务实,要创新;要把我们这个“教育大国”变成“教育强国”。让我们为实现这种转变而共同努力!

说的太好了!董老师高瞻远瞩,不仅踏踏实实地实践了40年,还把自己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,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。但愿我们所有爱国、爱民的教育工作者,都能真心领会并努力去做!我为董老师的发言热烈鼓掌。

最后一位演讲的是王老师。王老师获得的荣誉很多,而且凡是认识他的人,几乎没有一个不佩服他的人格、人品和才学的。更让人惊喜的是王老师的谦逊和正直——无论他取得了多么惊人的成就,他仍然把自己当成是一个“初中生”;而他说出来的,都是有见识的人想说而不敢随便说的真话。

今天,他介绍了自己的从教经历:57年在柯桥中学初中毕业,因为家境困难,准备去念免费的师范,不念高中。但是学校硬是把他保送上了高中,为的是希望他以后能上大学。可是因为家境穷,他只念了一年就休学了。在这一年里,他参加了数学和作文的竞赛,都得了第一名。58年是大跃进的年代,许多乡镇都办起了中学,教师供不应求,他被邀请到华舍民办中学教书——初中毕业教初中,那时他还只有16周岁!他先教数学,后教语文,后来当了副校长(校长由镇长兼任)。17周岁时,他的学校被评上了县级先进,他也被评为“教师标兵”。18岁时,学校与另一所学校合并,他当了教导主任。

与此同时,他抓紧自学,并到宁波师范学院进修。但五年以后,进修被“文革”冲掉了,最后他只拿了一张补发的大专文凭,不能算正规的学历。

后来王老师又进修和自学本科课程,并且上了东北师大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班。学完后,他的导师要他留下来,但他不想留在东北。那时杭州师院和湖南师大也要他去。被当时绍兴师专的滕校长知道后,托人邀他到绍兴师专去工作。他盛情难却,就进了绍兴师专,一直到现在。

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人!学习、学习、再学习;钻研、钻研、再钻研。尽管客观条件对自己如何不利——家境贫穷、社会动乱,但是,有志者事竟成!王老师是一位摆在我们眼面前的自学成才的典范!

在那动乱的年代里,有多少人才被摧残,被埋没!可是,王老师凭着他锲而不舍的精神,竟然排除干扰,潜心攻读,终于由“初中生”而跃为“大学名教授”。

我在暗中与王老师相比,觉得自己与他有很多相似之处:同样是57年的初中毕业生,而且我还比王老师幸运——我顺利地考上了“绍兴一中”,顺利地念完了高中,还考上了大学。虽然后来因为学校被解散而失学,但在多年代课后,我也当上了初中教师。也是先教数学,后教语文;也在宁波师范学院进修过。但是,后来我就停步不前了。直到退休,我仍然是个低水平的初中语文教师——实在令我汗颜。

老师说: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一般应该有两次飞跃——先由尝试型的新兵到熟练型的能手,再由熟练型的能手到学者型的专家。教师则要边教学,边学理论,边搞研究,才能成为学者型的专家。

教师在教学上,要由技术型的合格教师发展成为艺术型的优秀教师,再发展成为流派型的名牌教师。

技术型的合格教师必须先要练好基本功,就语文教师说,就要“听能得要领,说能得人心,读能得真谛,写能得佳文”。只有这样,才会“教能得好评”。所谓“说能得人心”,就是能抓住人心,打动人心,深入人心。抓住人心是有吸引力,打动人心是有感染力,深入人心是有说服力。

艺术型的优秀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,特别要讲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。教学要能深入浅出,才能让学生心领神会。

流派型的名牌教师更要有自己的教学思想、教学理念、教学风格。他要求学生不要死记硬背,鼓励学生发挥创见,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。

老师又说:课堂教学的过程应遵循人的认知规律,从“感知”到“理解”,再从“理解”到“应用”。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超过自己,是教师的成功;反之,是教师的悲哀。教师应该培养有创见的学生,不要培养奴才。一味听话的孩子是没有出息的。专制的老师和家长培养不出成才的孩子;只有民主的意识、活跃的思维,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。

教师的科研,一般也有三个档次。一是主观经验型——解决该与不该;二是客观描述型——解决是与不是,有数据、有事实;三是科学解释型——解决“为什么”。

一篇好文章必须要符合六个字的要求:真、新、深、清、精、情。也就是说:要真实,不弄虚作假,必须是自己的东西,而不是从网上或别的地方抄来的。要有新意,不老生常谈、人云亦云、陈词滥调;要有深度,不肤浅;要思路清晰,条理清楚;要精练、精益求精,成为精品。要蕴含感情,能说服和感染人。

教师的管理,跟一般管理人员一样,也有三个档次:最基本的是战斗型的干才,然后是战术型的将才,最高档次是战略型的帅才。

战略型的教师应该有战略眼光,高瞻远瞩,高屋建瓴。

但我们现在的教育,在德、智、身、心、美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:缺德——少诚信;弱智——少创造、发明;毁身——很少组织爬山、游泳,学生弱不禁风;伤心——不快乐、心理扭曲;失美——美丑不分,雅俗不辨。

有那么几所学校,规定学生进校门后,就不准跑跳,不准喧哗,走路时手臂要离墙一尺远,上下楼梯不准摸扶手,进教室只能走前门,不准走后门——学校变成了监狱!

所以必须在育德、开智、健身、强心、审美等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。

最后,老师勉励大家:不要有“官”念,但要当教育家。教育家不是官,而且没有名额的限制。不想当教育家的教师不是好教师——要求不高,想当,就是!你想了一辈子,即使最后没当成教育家,你仍然是个好教师,因为你一直在想、在争取,努力了一辈子。怕的是你不想,那肯定不是一个好教师。

教师要当对得起学生、家长、社会的合格教师、优秀教师!

人人都可以成为教育家,要发挥自己的潜质、潜能,而不要自我埋没!

演讲会结束了,我还沉浸在刚才的意境中。感谢民进市委会,感谢主持人,为我们安排了如此精美的精神大餐——我从来没有听过如此让人振奋,让人受益的报告会。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,就让我们看到了从小学、中学,到大学,从一线教师到教育管理者、学者的优秀教学工作者的光辉业绩,为我们指出了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。用活生生的事例告诉我们:尽管当前教育界存在着这样、那样的严重问题,但决非是人才已绝,元气已灭。振兴中华教育,大有希望!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秋枫

写于 2011-9-10  2310

修改于2011-9-15 1600
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